中间为SallyInformationSally
高中:广州某中学
ED录取院校:西北大学(U.S.News全美排名第9)
专业:经济+统计方向
GPA:95/
托福:
课程体系:AP(已考9门,7门满分,4门在读)
SAT:无
最近,藤门学子Sally在ED中以无SAT成绩斩获U.S.News排名第九的西北大学offer。
和Sally的访谈持续了50分钟,期间她侃侃而谈且逻辑缜密,对自己做的每一项活动都有独到的见解,有领导力、勇于尝试、学霸都是她的标签。
01
获40万奖学金,AP7门满分的女学霸
Sally就读于广州碧桂园中学,修读的是AP课程。
不过最初她读的课程体系是IB,但因旅行、从美国亲朋好友等方面了解到美国文化后,坚定去美国接受教育的决心。
Sally说:“我喜欢美国是因为文化多样性、整体气氛自由,不会受到局限性等。”
于是,Sally在读高中时就主动要求转到了AP课程部。
左二为Sally
与此而来的还有高达三年40万的奖学金,原来Sally在升高中的那一年成绩是IB部门的年级第一,因此学校给予奖学金以此鼓励。
“我喜欢挑战”
女学霸在AP选课上对自己毫不“手软”,目前大多数学生考5门、6门,但Sally已经考完9门,其中7门都是满分,还有4门在读。
多考几门课程必然对申请美国大学是有益的,但Sally说更喜欢挑战自己,选课喜欢排满,想要在能力范围内把能考的都考出来。
量变促成质变
Sally托福的听、读、写都是满分,而这也是通过长时间的学习积累,加上考了至少7次才收获的成绩。
而且此前这三项都是从25分一点点学习考出来的。
在问到她有什么学习方法时,她说,只要坚持、量变会产生质变,成绩自然就会上去。
02
选校也讲策略,
“偶然发现”的西北大学
对于选校,Sally早心有所属。
最初,在宾大和芝加哥大学之间犹豫不决,最后在藤门老师的推荐下发现学术和社交气氛更平均的西北大学,通过了解她发现西北更适合自己。
因为自己还想尝试更多可能性,没有在申请初期就定下专业。而是希望在求学期间,通过选课来发现兴趣所在,继而确定专业。
主动参与各类活动,第一排右四为Sally
而西北大学正好有这样的选课自由,完美契合Sally的想法。
西北大学在U.S.News年排名第九,对于如何申请这样的名校,Sally说:“努力,最大的感受是努力就有回报,还有就是相信自己能做到。”
03
主文书:“我是什么样的人”
Sally的成绩硬核,但能让她在所有申请者中standout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文书。
文书的真实性往往最能打动招生官。
Sally也更乐于突出“我是什么样的人”,而这一点和美国大学的招生原则也不谋而合,大学更在乎“你是谁”,“你有什么想法”。
Sally的主文书前前后后共撰写了三个版本,而最终用于申请西北大学的版本,是经过和藤门老师“头脑风暴”的共同结果。
参加常春藤+精英营活动,左四为Sally
文书主题为如何学会面对人生中一次次挑战,以及如何战胜这些挑战。比如,学会面对女孩初潮的“尴尬”、应对父母离异,合理安排繁忙的社团活动等。
就是在不断地摸索和自我教育中,Sally逐渐变得独立成熟。在探索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兴趣所在——做一个创业者。
文书清晰地表达出Sally的人生轨迹,也让招生官看到她面对挑战时候,是如何应对的;有理由让招生官相信,在将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她同样会无畏前进。
04
斜杠女孩,
不参加商赛的社长搭建不出线上平台
别看Sally在学习上十分用心,在课外活动和实践上还是个斜杠女孩。
(斜杠,英文Slash,形容有多重身份和职业的多元生活人群)
就像她自己说的,只有多尝试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当然,保持自律才是将每一件事做好的基础。
参加小学支教活动,后左三为Sally
在校期间,Sally的实践活动很丰富。
学校活动
鲨鱼保育社(SharkMarina)社长;
学校自动浇灌系统:帮助学校建立智能花园系统;
校排球社活跃组员。
实习
广交会实习: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