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瑞安最新鲜的海货,最大的鱼行都曾汇集这里 [复制链接]

1#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326/6997155.html

?提示:点击上方"瑞安发布"↑↑↑
  有渔民,就有渔霸,他们长期把持着鱼行。《瑞安市志》卷十三《农业 渔业》中有《捕捞·养殖·销售》一节介绍,鱼行除以“放行头”(控制渔民的专卖权),收取佣金(5至15%)外,还以大秤进、小秤出,拖欠鱼款,造假账。

那个时候,鱼行又被称为“四六行”。

为什么呢?打个比方,渔民打了10条鱼,让渔霸拿去6条,渔民只得到4条,所以,渔民把渔行叫作“四六行”。在当时,就4条鱼的钱,渔霸还拖欠着不给。早年的物价一天一个样,上午能买一斗粮的钱,下午就只能买8升了。钞票越来越不值钱,等渔霸给钱的时侯,4条鱼的钱就变成2条鱼的钱了。街上很多人在买卖海鲜,如果发生纠纷怎么办呢?在清代,瑞安鱼行街就有了治安组织“巡警铺”。鱼贩们挑着盛有各种海鲜或鱼干的篾箩,走街穿巷吆喝着买卖,利益相争在所难免,有了巡警铺和巡警就多了份安心。据《乾隆瑞安县志》卷二《建置志·铺舍》记载,在瑞安城内4处“城隅”,设有巡警铺,为重点管辖范围,鱼行街就在其列。为了增强地方安全性,在巡警铺内“置有钩刀、水桶、更牌、梆铃等”物品,听上去装备就很厉害了。

孙诒让曾筹建渔业学校

培训新型渔民

到了清代,瑞安的海洋水产品交易市场又有了发展。

光绪三十四年(年),瑞安学者宋恕在《戊甲日记》中记道:“十二月初八日,雪汀说:‘山货行三十余间,以隆记为最大,岁生意或至八九万。鱼行亦三十余记,以生记为最大,岁生意约四万。’”

与明代相比,清代瑞安县城的鱼行不仅店家增多,而且颇具规模。

《瑞安市志》记载,年全县有鱼行41家,至年增至50家。大部分集中在县城南门及鱼行街一带,部分鱼行还在南麂、北麂设立分行。

对渔业的发展,大教育家孙诒让也倾注了一腔热忱:筹备开发南北麂渔业和与之相关的海涂开垦业,还与南通张謇等在上海设江浙渔业公司,开始用渔轮在沿海捕鱼。光绪三十一年(年)7月,瑞安商会成立,孙诒让被推举为总理。瑞安商会邀集各乡渔户议订渔船生产管理、交税、防盗等办法,送省、道立案。光绪三十三年(年),孙诒让拟以渔船捐收的经费,筹建瑞安渔业学校,培训新型渔民,未果。民国时期,瑞安全县有大小集市(海鲜交易菜市场)23处,市场自晨至午设半日市。当时,瑞安城关的南郊至西郊地属滨江,帆樯云集,山港货及鱼鲜起卸于此,行铺较为密集;东郊航船埠为河乡及赴永嘉小船、轮船停泊之所,商业也很繁荣。城区南大街设第一菜场,东门埠头、西门小码道设有经营水产鱼鲜蔬菜的小菜场。此外,农村各区集镇所在地也有小菜场,有海洋水产品的交易。东区莘塍、塘下、河口堂、海安、场桥、梅头(今龙湾区海城街道);南区南码道(今飞云街道)、林垟、仙降、马屿;西区平阳坑、高楼、大京、营前、大峃(今文成大峃),北区的陶山、湖岭、潮基、湖屿桥均属贸易集镇,是海洋水产品交易的活跃地带。△瑞安县城街巷图(年)

4

瑞安渔会会员从最初35人到多人

在瑞安商会成立时,仅有15个行业,每个行业有行业公会。其中以鱼行、南北货、山货这3大行业为首,可见渔业在商会中的地位。

瑞安商会下设鱼行公会,由陈满藻负责,曾组织护渔,经费在本洋鱼货交易中征收。民国十七年(年)按《渔会暂行章程》的规定,成立了瑞安渔会,最初渔会设在南门高坦头,有会员35人。

民国二十三年(年),瑞安设省第三特区(温州)护渔事务所瑞安分所,由县长兼主任,为官办护渔之始。次年7月,改为温州护渔事务所瑞安分所,次年又改为温州渔业警察瑞安分局(设巡船1艘、警士4名),下辖北麂警察队,负责护渔。

民国二十六年(年),设省三区(温州)渔业管理处瑞安护渔费经收处,原瑞安渔业警察分局改为瑞安护网队。同年,瑞安第二次成立渔业会(含鱼行业、咸鲜渔货业),会员余人,被渔霸蔡哲夫把持。民国二十九年(年),各渔区实行保甲制,设保长、甲长、户长。按港口分保编组,实行联保连坐,管束渔民。民国三十五年(年)瑞安设省渔业局温州办事处瑞安工作站。民国三十七年(年),瑞安鱼行业从渔业会中析出,另组网业公会。

大家都在看

●“娶亲决着吹打,配饭决着江蟹”“夏至大滥,*鱼当饭”。我们曾经这样吃海鲜!●古时瑞安向皇帝进贡哪些海鲜?那幅描绘温州海鲜的奇画居然卖了万元!●八百年前,瑞安曾遭特大水灾,十分之一人口死亡,叶适的家也被冲走……●瑞安这座桥巨神秘,它的秘密多年都没解开

更多点击导航栏“走进瑞安”—“玉海文史”?

“玉海文史”征稿启事

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瑞安千年文脉源远流长,人文渊薮,大家垂范,素有“东南小邹鲁”之誉。为了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记录瑞安这座东瓯古城风土人情及城市变迁,《玉海文史》编辑部特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历史故事、人文掌故、地方民俗考究等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同时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为《玉海文史》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电子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