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index.html01
今天说说《少年的你》。我周末看了这个电影,心态有点复杂。要说这个电影不好吧,其实拍的还是挺好的,阴暗的气氛渲染得不错,演员演得也到位。要说好吧,但它总给我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它让我联想到了《白夜行》。
但是跟《白夜行》比起来,它要柔软了好几个等级。《白夜行》就像一把冷冰冰的刀,看完以后有一种堵在胸口的感觉。《少年的你》则要温柔得多。开始它可能擦伤了你,但擦伤完了它会给你包扎好,拍拍你的肩膀,把你送出电影院。
大家还记得《权力的游戏》吧?最后一季里编剧大发神威,寥寥几笔,就把一匹骏马改成了骡子。《少年的你》也多少有点这种感觉。当然,这也许不能怪导演和编剧。他们要是拍出一个《白夜行》那样的东西,恐怕很难上映。这么改动之后,《少年的你》主要就是一部“社会问题电影”。既然这样,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社会问题。
02
说到校园暴力,就得谈到孩子。
人会悲悯,会仁慈,是因为人有共情的能力。别人受到痛苦,我们能想象这种痛苦,感受这种痛苦,所以我们不会平白无故地让别人受苦。共情能力就跟其他能力一样,也需要慢慢养成。总的来说,孩子的共情能力比成人要弱。
所以大部分成年人做坏事都有具体目的。
我让你痛苦,是因为我能从中得到好处。你要是疼,那没办法,你就忍着点吧。但是孩子不一样。他们让别人痛苦,往往就是单纯觉得好玩。我有能力让你痛苦,这件事很酷。仅此而已。你疼不疼的,我完全无感。而有一些孩子天生就容易变恶。我们说:孩子都是一样的。其实并非如此。任何一个父母,都能体会到: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带着自己先天的个性。
有的孩子很快就发育出强大的共情能力,心地善良。但有的孩子天生就没有这种能力,而且也永远不会有这种能力。
他们身上有恶的种子。
《少年的你》里那个魏莱,明显就属于这种孩子。电影里头,她坏的很突兀,几乎毫无道理。这个倒不是导演的疏漏。因为有的孩子就是这样,坏得毫无道理,坏得难以理喻。
03
既然有恶的种子,那长大以后他们百分百就是坏蛋吗?那倒不是。有本书叫《天生变态狂》,是一个心理学家写的。
这位心理学家有一阵子研究变态心理,看了很多变态狂的脑部扫描图。看着看着,他发现一件事:咦?我的脑部结构怎么跟这些变态狂的这么像?变态狂这一块区域发达,我这一块也发达;变态狂那一块区域萎缩,我那一块也萎缩。
这是怎么回事?后来他又查了查自己的家谱,又有一个惊喜:
祖上盛产变态狂。
他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自己其实是一个天生的变态狂。那他为什么没有当街裸奔,杀人放火,猥亵小朋友或者肢解动物,反而当了一个心理学家?这是因为他成长环境比较好,压制了自己的变态倾向。而且多少有点偶然,他发现了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靠这种才能找到了存在感。
所以,他没有变成一个反社会的坏蛋。
但是他跟正常人就没有不同么?环境有没有他改造成一个善良体贴的暖男呢?并没有。这位心理学家对自己的变态还不太放心,就问自己的朋友和同事:你们觉得我这人咋样啊?一半左右的人笑笑不说话。另一半的人回答说:你这个人挺有意思,跟你在一起很开心。但是总的来说,你是个烂人。一个密友告诉他:我真的很喜欢你,愿意和你相处。但我不能相信你。要是发生什么糟糕的事儿,你根本指望不上。
这位心理学家终于搞明白了一件事:
他没有杀人放火,没有反社会,而是成为一个既有用又有趣的。但是,他始终没有同情心。他自私,冷酷,不在乎别人,缺乏共情能力。他天性凉薄,这一点无法改变。所以他的结论就是:天性是第一位的。它是人的底色,无法扭转。但是环境也在起作用。有的人天性有邪恶的种子,环境可以触发这种邪恶,也可以选择不触发。就比方说《少年的你》里面的魏莱。她不可能变成一个善良的人。但是她有可能长成一个正常的烂人,甚至还可能在人群里显得特立独行,有所成就。但是她绝不可能变成一个大好人。
而小北呢,即便活在最恶劣的环境里,见的都是最残酷的东西,但是他依旧会保有一份善良。因为他的基因里刻着五个字,让他无法摆脱。这五个字就是:你是个好人。这种看法是不是准确,我不能确定。但是根据生活的经验,我觉得至少有一定道理。同样的环境,就是会培养出完全不同的人。有些人就是天性醇厚,而有些人,你对他再好也没用。你永远不可能感化他。
04
像魏莱这样的人当然很少。但是这种人往往有一种天然的领导力,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头上。他们会招徕几个喽啰,欺负弱小。这些人就像一群鬣狗,能从一群角马里头,本能地嗅出最合适的受害者。
这样的受害者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缺少朋友。落单的角马就容易倒霉。在青少年时代,最能保护孩子的,往往不是父母,而是朋友。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少年时代。凡是有两三个好朋友的,极少会成为霸凌对象。
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人多力量大,不好欺负。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少年都有强烈的从众心理。落单的少年是不被接受的。
少年看上去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实际上,他们一点都不特立独行。相反。他们是天生的群居动物。少年需要被某个团体认同,渴望跟这个团体里的人保持一致。他们的自我需要投射到某个团体里面。
成年人的孤独是一种寂寞。而少年人的孤独几乎是一种原罪。自我无法承受,外界无法原谅。
人的整个一生中,最需要朋友的阶段,就是少年时期。对于少年来说,朋友是他的光,也是他的盾。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