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知名企业家的人生起伏,知名企业的衰败史, [复制链接]

1#

读大败局有感-企业家的人生起伏和我们人生的指导思想

大败局是吴晓波先生的一部著作,主要是谈的中国商业历史上(改革开放到年之前)失败的一些案例,主要有19家当时家喻户晓的公司和创始人的创业历程和失败过程,虽然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的现象级企业,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看完留下记录,以便后续总结学习所用。

上面一共19家企业,行业分布在保健品(4家),资本市场庄家炒作(2家),汽车,地产,小家电,白酒,钢铁,信息软件和网络,其中还有一家无法归类的南德集团,可以说把中国近几十年飞速发展的行业基本上都概况了,就是放到现在也是一些很不错的行业,持续增长了差不多20年了,巅峰时期均在-年之间,企业的巅峰寿命一般不超过3年,很多就是一两年就消失了,这个现象很有意思,跟我们现在的(年)的时点相比,总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结果就是这个样子的,也许20年之后看现在,跟从现在看20年前感觉一样吧,也许20年后人们都会笑了,当年怎么能有共享单车的疯狂,网络小贷的套路和直播带货的无脑购物呢。

过去的都过去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局限性,上面的企业家们也同样如此,无论是没上过学的健力宝老总李经纬还是清华大学水利系硕士研究生孙宏斌,概莫例外。就说孙宏斌吧,年前后的顺驰地产也做到了92亿元的营收,但是在地产腾飞的年前后死在国家的一次宏观调控,银根紧缩上,被迫卖出了顺驰从而开始了融创的二次创业,而时间节点到了年,也就是前天1月12日吧,融创的股票下跌22个点,一年内股价腰斩再腰斩,企业负债1万亿,融创的房子卖的还挺好,但是就是负债率太高了,这两年又是正好赶上国家的宏观调控,难道这次又要死一次?同一个地方跌到两次,那就跟智力无关了,孙宏斌是清华大学的硕士生,智力肯定是超常的,局限性应该还是在性格上和操盘方式上,而稳稳的万科,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三年前都是要说活下来活下来,说着说着连自己都信了。这次的恒大,融创,碧桂园很像,都是排名前几名的企业,但是处境现在都很不好,房地产,一个涨了20年的行业,企业尚且如此,20年后看今天,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慨呢?

还有一个地产案例是玫瑰园别墅,该项目启动时间为年,由香港商人邓智仁接盘(中间过程复杂,有兴趣的百度一下),但是邓智仁最终破产出局,由玫瑰园的建筑承包商最终接手,接手价格3.88亿元。但是现在玫瑰园别墅的价格为万元-1.2亿元每栋,年建成了套,基本还有完成的套,这些都有将近套房源,这才过去了20年,现在价格按照万元来计算的话,也有亿元的资产了,这还不算年以后建的别墅区,总体来说,开始开发的都成了先烈,后期摘桃子的都成了富豪,看准了房地产的走势和区位价值,但是没有操盘好或者条件不成熟,一样逃脱不掉失败的命运,这就是网络上经常调侃的既要靠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历史的进程,二者缺一不可。下面是玫瑰园的价格表:

近20年的风口是房地产,所以对19家公司里面的房地产公司是身边耳熟能详的失败感到不可思议,但是还是发生了。19家企业里与我们生活比较相关紧密还有一家亚细亚商场,这家位于郑州二七塔德化街不远处的商场我好像上学的时候还看见过,郑州亚细亚的商场模式在当时是无敌的,服务理念跟当时的供销社和合作社相比,简直就是降维打击,但是他失败了,依然失败了,失败的地方不是他商场运行的不行,而是失败于没有实事求是的开店,4年之内,省内开了6家店,省外开了9家店,这些店大多数都是以亏损收场,为什么会这么惨烈呢?我觉得不是模式,不是商场本身,省内受制于消费力,省外则受制于本地化不适应和人才的不足。我想起来了20年后许昌的胖东来,也许就是致敬20年前的亚细亚,里面的一些影子就是亚细亚的当年的翻版,这有别于西方的沃尔玛等商业超市,是对一些理念的理解,国人和外国人有根本的不同,这点是可以体会到的,胖东来做的很好,价格也不便宜,但是生意好这个是事实。

19家企业中,占比最多的是保健品,也就是说保健品才是上世纪90年代的最火爆的风口,凡是做商业的大部分都是从保健品开始的,连健力宝也是宣传的保健功能。巨人的脑黄金,鲨鱼软骨,三株口服液,沈阳飞龙的延生护宝液,太阳升口服液,昂立一号,生命一号,鹿龟酒,包括前一段时间的鸿茅药酒,等等都是吃到嘴里的,还有一些事睡觉治病的,气功疗法,祖传手法,高科技疗法等等,都可以归结到保健品一类中,那个年代的保健品就跟前几年的移动互联网,不进入到这个行业就不是当代有为青年的正确选择,同样也是造富的风口,但是财富这玩意,来得快去的也快,凡是保健品行业都火不过3年,活不过5年,因为归根结底还是假的他真不了,真的可能不会宣传就会埋没,缺少了实事求是的作为指导思想的商业,最终也是走向灭亡,早晚的事情而已。现在的保健品变成了安利纽崔莱,汤臣倍健和康宝莱等,主打西方膳食补品,这类企业用的是西方的方式,走的是科学化的保健,20年过去了,演变成了现在的模样,20年之后呢?保健品又是如何的一个样子呢?不知道,谁也想不到,但是中国传统的吃啥补啥,有道理没?我不知道。

直接牵涉到资本市场的有两家,其实有好几家都是有相关企业的联合玩弄资本,最明显的是德隆系的唐万新,中科系的吕梁,这两个算是炒股票的庄家,经营企业倒是其次,跟资本介入比较深的还有托普软件,三九集团,华晨汽车这三家,都是把企业搞的多多的,概念弄的五花八门,控制几家上市公司,然后融资花钱再融资到崩溃,然后人就跑了,我发现玩资本玩到最后都是入狱或者出逃,因为本身就是违法的勾当,赚的再多钱也是不合法,人都有惯性,这个方面朱赚钱容易了,也就会永远的向这个方面用劲,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初心。看他们的历程,我相信都还是有初心的,比如中科系的吕梁,是个文学青年,发表过一些诗歌和小说,造诣还可以。唐万新,曾经的整合中国一些分散的行业,把番茄酱做到了世界第一,华晨汽车的仰融,跟英国的罗孚汽车差一点合作成功,如果成功了,中国的合资汽车行业将会是另外一种生态发展。还有三九的赵新先,领着5个人住进深圳城郊的笔架山,拓荒开拓出了南方制药厂,用万造就了一个亿元的三九集团大帝国,曾经属于国资委下属家直属企业之一,还有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宋如华,教授出身,最终却活成了一个披着软件外衣的大忽悠,我相信这不是初心,只是走着走着就忘记了来时的路,走歪了而已。人啊,最了解的应该是自己,最不了解的也是自己,自己以为很了解我们自己,但是真的了解吗?比如我来说,我了解我自己,但还是管不住手,在年终总结的时候,去年的股市中竟然出手了平均4天一次,这还是我控制换手率的结果,如果没控制,那么会是怎样的一种结局呢?看别人失败,想我们自己的日常,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还有几家企业我感觉是英雄气短与政治的博弈,无法评判,但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方式,健力宝的李经纬,容声的潘宁,铁本的戴国芳,也许我读的资料不全,比较怕片面,但是从年龄上来看,他们都属于老一辈的创业先锋,没有读过很多书,但是我相信有能力,有魄力,也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大胆,心细和勤劳,最终造就了企业的辉煌,但是在历史的局限性上无法挣脱,最后落寞的离去,一手带大的企业也最终随风飘去,只留下一个上世界的传说,我的内心是敬仰的,叹息的还有无比佩服的。也许企业在他们手里,在新的世纪也会衰落,但是以这种方式落幕,就跟将军没有死在战场上,死到了温柔乡里一样。

书看完了,合上书想一想,那是个值得回念的年代,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公司,一些感悟,人跟人不一样,但是作为一个个体,信仰还是要有的,实事求是和不忘初心,才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利器,一切脱离了这两条的认识,都是不科学的,以后的时间里,我依然会不忘初心的卖我的老郭皇帝柑,实事求是的进行自我总结和剖析,多学习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方面,来补上知识的漏洞,结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