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掉,可就是打不败它。”这句话出自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
海明威是美国的小说家,一向在文坛上以“硬汉”著称。他生于乡村的一个医生家庭,爱好很广泛,喜欢钓鱼、打猎、音乐、绘画,18岁的时候就进入报业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晚年,因为不堪病痛的折磨,精神抑郁,年开枪自杀。对海明威的评价,约翰.肯尼迪总统这样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老人与海》可以说是海明威的巅峰之作,本书虽然故事简短,却寓意深刻,富含哲理。老人桑迪亚哥看起来是个倒霉的人,连续84天都没捕到渔夫都把他看作失败者,但这似乎预示着一场战斗的开始。果然就在第85天,他真的发现了一条磅的大马鳞鱼,明知对方鱼,力量比他强大,还是决定战斗到底。尽管大鱼拖着船往海里游,老人依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并对着大鱼说:“我跟你奉陪到底!”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后,他终于杀死了大鱼,把它拴在船边。然而,考验并没有结束。返航时,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一次又一次的袭击。筋疲力尽的老人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独自一人,用尽一切手段来反击。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船桨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丢了,他再用舵把——似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和摧残他。可是上天并没有怜惜这位坚毅刚强的老人,厄运一次又一次降在他身上,最终也只留给了他一副鱼骨头。老人回到家中,已是精疲力竭,躺在床上,去梦里追寻心底的那份美好,以忘却那残酷的现实。
一位老人,一条大鱼,引发了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搏斗,展现了不可屈服的精神。第一次老人是和鲭鲨搏斗,这个鲭鲨动作很迅速,牙齿很锋利,反衬出老人的勇敢;第二次老人是和星鲨搏斗,星鲨更加贪婪和残暴,从而反映出这个老人的智慧和勇敢;第三次老人是和犁头鲨搏斗,老人的自言自语,很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反映出老人充满自信,虽然是一个人,但是他始终是用勇气在鼓励着自己;第四次,他是跟两条星鲨搏斗,这时候他几乎没有什么武器,就拿棍棒和舵,继续跟星鲨搏斗,反映出老人身上的一种豪迈;而最后一群鲨群起而攻之,老人坚持奋力搏斗,他始终没有认输,这种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最后老人回到港口的时候,只剩一个鱼骨头,读者不禁会问,这样的结局,那老人到底是失败者还是胜利者?也许有人会说,他没有真正第把鱼捕回来,他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从精神上说,他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抱着一个信念,要捕到鱼,并顺利返回,他充满了自信,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他却战胜了自己。为什么海明威最后不让老人获得胜利呢?这样不是更能体现英雄的伟大吗?其实啊,这部小说表现的就是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困难与挫折,也要坚定信念,迎难而上,为心中的目标而奋斗。老人在思想与心理的挣扎中,展示出一种自我的人格尊严和魅力,展现了一种不可屈服的硬汉形象。在于强大对手斗争的整个过程中,老人的硬汉形象非常鲜明突出,这个硬汉实际上就是海明威人格理想的体现。老人的故事,不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象征着整个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展现了人的高贵和尊严。遍布所有的人生,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呢?哪怕再成功的人,失败的原因可以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失败,总是一个让你难以承受的打击。再出海时,你就会有胜利的希望。我想这种险恶的人生环境,和这种坚韧的人生态度,正是这部作品越来越吸引人的原因。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正如故事中的老人所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或许胜利,在这部小说里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老人敢于挑战极限,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他带给读者的是一种人类的自信,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想,人生就像老人出海捕鱼一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测风云,我们都需要去勇敢的面对,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哪怕最终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这个过程,一定会为自己的人生,留下永恒的价值。老人的硬汉形象,将激励着我们:做生活的强者,让我们的生命,因为付出与努力而精彩!这,或许是对价值的最好诠释吧!
好书如是,望与君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