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园里的游戏故事
《大鲨鱼来啦》
——大班幼儿户外中的自主生成游戏
姓名:呼婷
昵称:白云姐姐
年龄:29岁
工作年限:6年
本
期
主
播
音频内容
文本内容
观察时间:4月
观察地点:户外
观察班级:大班
故事片段一
温暖的午后,到了户外游戏活动时间,操场上热闹起来了。集体热身环节后我宣布解散,小朋友们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跟好朋友一起玩游戏。就在小朋友们三三两两地商量玩些什么时,小肖突然大声喊道:“我是大鲨鱼!”就这样,小肖化身为“大鲨鱼”引发了一场有趣的游戏。
小肖一边喊着,一边追逐琨琨。琨琨见小肖跑过来,大喊了一声:“快跑呀!鲨鱼来了!”两个小朋友跑着、喊着、笑着。旁边的小朋友看到这一幕,也跟着喊:“鲨鱼来了!快跑!快跑!〞这时,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加入了他们的游戏,半数以上的幼儿随着“大鲨鱼来了,快跑〞的声音在操场上奔跑。小肖这条大鲨鱼更起劲了,边追边喊:“小鱼不要跑,让我把你们都吃掉!”其他小朋友变成了“小鱼”,尽力躲闪、奔跑,避免被大鲨鱼抓住。
小节识别分析一
大班幼儿自我意识增强,喜欢在游戏中出主意。如小肖最先发起了游戏,并在游戏中担任领导者,其他幼儿被游戏吸引。尽管没有添加任何道具、材料,但依然激发了很多孩子的兴趣,这种孩子们自主生成的游戏,往往具有强烈的个人性格色彩,以典型而浓烈的情绪壮态点燃更多孩子的游戏共情能力。仅借助心中的角色,在操场上奔跑、大笑,说明“角色和情景”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和参与。这是幼儿自发的、角色性的体育游戏,躲闪跑、追逐跑等运动技能融入了他们的游戏。游戏中,幼儿的大肌肉动作、耐力、肢体协调能力均得到了锻炼。
故事片段二
在游戏持续五六分钟的时候,我发现多数幼儿面色发红、轻微冒汗,个别幼儿略显疲惫,出现了摔跤、故意扑倒在地等现象。于是我跑到幼儿中间,张开双臂说:“鱼妈妈来保护你们,快躲到我身后。”果然有很多小朋友不再奔跑了,躲到我的身后。这时,小肖站在我的面前,一会儿向左跑,一会儿向右跑,试图抓到我身后的小鱼,我随着小肖的动作做出相应的阻挡。琨琨拽着我的衣服说:“我们定一个家吧,鲨鱼快追到我们时,躲进家里就好了,这样鲨鱼就不能抓我们。”妙妙跟着说:“对,我们需要一个家,我们躲进家里,鲨鱼就不能抓我们!琨琨和妙妙话音刚落,更多小朋友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小节识别分析二
游戏中我及时发现了孩子们对游戏出现了安全隐患和兴趣减退的情况,及时有效采取平行介入的方法,既保护了幼儿安全,又促使游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量。游戏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大部分幼儿运动强度过大,从他们的外表上能明显观察出来。这个时候,他们有些累了。同时,或许因为游戏情节有些单一,他们渐渐失去了兴趣,难以坚持。从琨琨的提议以及妙妙的附议可以看出,幼儿正在迁移以往的游戏经验,主动为游戏制定规则,说明幼儿已感受到规则在游戏中的必要性。
故事片段三
随着幼儿的讨论,游戏暂时停止了,鲨鱼也不再追逐小鱼了,而是走过来听听大家怎么说。有小朋友说:“泽泽刚才撞到我了”,“豆豆被鲨鱼抓到了,他还跑”。小肖说:“我又不会真的吃掉你们,这是玩,是假的!”我说:“这个游戏很有意思,我们坐下来给游戏定一个规则吧,让游戏变得更好玩,你们说好吗?”我的提议得到了小朋友们的赞同,大家就地围坐讨论。“被抓了不能跑!”“要有家!地板红色的圆形和半圆形就可以当家。”“泽泽不许撞人!”在他们热烈的讨论中,游戏规则慢慢形成了,我帮助幼儿重复和梳理出规则:
第一,悬浮地板上红色圆圈和半圆是家;
第二,被抓到的小鱼要暂停游戏;
第三,当有两条小鱼被抓时,一轮游戏结束;
第四,不能故意摔跤,注意安全,如果有人摔跤,要帮助他。
小节识别分析三
他们提出悬浮地板上红色圆圈和半圆是家,体现了幼儿对活动环境的融入、理解,能够利用特殊的环境资源为游戏提供便利。活动中的幼儿,未必能做到时时